2018年12月2日 星期日

AI幼兒園教育火了,人人都是深度學習界的明日之星?





不同國家和企業之間圍繞AI人才展開的爭奪,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了。 AI人才的龐大缺口,連帶AI教育這把火也燒得尤其旺盛。


特別是在擅長舉一反三、崇尚“學而優則X”的國內,AI教育的學歷門檻更是一降再降,從本科到中小學,都推出了相關課程。


最近,一套AI幼兒園教材也橫空出世。 喵喵喵? ? 這我就有點不能理解了。 與AI一衣帶水的機器人競賽,也是小學才加的課外作業啊。


幼兒園就開始學Python,真的不是在收家長的“智商稅”嗎?


AI學前教育,究竟什麼樣?


最近,一套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工智能實驗教材》,成功地引起了所有小學學歷以上網友的知識焦慮。


原因是,這套教材是轉為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們設計的。 據說是由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谷歌及其他相關高校的AI專家指導,歷時近三年編著而成,一共分為打6門課程。 還配備有專門學習Scratch和Python集成開發環境的人工智能雲平台。



教材還沒有正式上市發售,所以無法知道具體是要如何教幼兒園小朋友學習編程。 但從封面細節我們發現,這套教材與“趣AI”雲平台,都是“智龍X計劃”的產物。 該計劃打算用3年時間,在全國推進三個一:即一套教材,一個AI平台,一批實驗及應用案例。


儘管在計劃發起人智慧學習工作委員會的官網上,我們幾乎看不到“AI”“人工智能”相關的字眼。 但從這個“趣AI”雲平台,還是可以大致窺見教研組想讓孩子們學些什麼:



  1. AI體驗。 集成多個人工智能體驗實例,比如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物聯網、雲計算、邊緣計算和區塊鍊等,讓學生通過電腦或手機實時體驗人工智能;




  2. 入門編程。 借助Scratch和Python,以及集成的其他工具包,學生可以進行入門學習和編輯,並將開發作品保存在自己的賬戶上。




  3. 教務管理。 幫助老師進行教學工作在線管理,完成佈置作業、批改、考試、提問、簽到、答題之類的操作。



這不就是一個AI版的學校SaaS系統麼? 不管怎麼說,拼上“幼兒園”這塊拼圖之後, “AI天才”的起跑線,基本只差胎教了。



AI從娃娃抓起,明日之星還是傷仲永?


儘管這套幼兒園教材和雲平台看起來效果成謎,但AI教育低齡化原則上還是符合歷史大趨勢的。


吳恩達幾年前就曾放話說,“孩子識字後應該立馬教他寫代碼!”,AAAI攜手李飛飛的“AI for K-12”的項目,其中也包含了幼兒園教育。


不過,將AI教育下沉到幼兒園,還是引來了不少群嘲。


亞馬遜AWS主任科學家李沐調侃道:我家娃一歲開始就開始讀paper,現在已經可以熟練敲鍵盤寫mxnet代碼……


一家名為keras4kindergartners的網站也公開嘲諷了兒童學AI的現象,在網站上打出了“如果你愛你的孩子,不要在他們沒學會反向傳播之前就把他們送進小學”的口號。


比較嚴肅的蘇州大學出版社,在出版“AI上未來智造者”叢書時,考慮到跨度問題,也沒有設計幼兒園階段。



目前看來,對於小學高年級以上接觸AI,輿論普遍持支持和鼓勵態度。 但對於幼兒園AI教育,主流教育界和大眾的態度依然是觀望,甚至反對的。


為什麼現階段AI教育還不適用於低齡兒童呢? 主要有三點:



  1. AI編程本身的複雜性。 0-2歲的孩子對外部世界還沒有認知,無法進行邏輯推理,根本無法理解代碼世界的那套規則。 2-7歲才開始建立符號功能,有了表徵事物和在頭腦中構建世界的能力,但也比較初級。 過早地灌輸深度學習,孩子不一定理解得了,還可能因為信心受挫而喪失對學習的興趣;




  2. AI知識更新迭代快。 雖然很多家長都是抱著啟迪孩子天賦的心態去上編程早教興趣班的,但目前AI早教教材還是以照本宣科當下這一套為主,但AI技能的迭代速度很快,新的算法、語言、 框架不斷更新,很難保證哪些技術才是未來的潛力股,“授魚型”早教自然也就成了無用功。




  3. AI教育體係不成熟。 別說幼兒園AI教師了,現在有水平的AI研究者都快被科技企業挖完了,大學教育都快供給不上了好嗎? 又缺乏有公信力和標準化的教材,可以想見很多培訓機構推出的所謂AI課程,恐怕都是填鴨式地培養出來的師資力量,老師只能根據培訓資料照本宣科,小朋友們真能從中感受到AI的樂趣嗎 ?打一個問號。



AI的溢價:嘴上是主義,背後全是生意


既然推出幼兒園AI教育的條件如此不成熟,為什麼還有機構不斷推出相關產品刷存在感呢?


以前文推出幼兒園教材的“智龍X計劃”為例,不僅提出了人工智能進課堂的三年計劃,還打算培養100-300名AI教師。 並且自稱要“促進人工智能從娃娃抓起,為實現blabla盡綿薄之力。(我捏著鼻子復述了這段話)


而為了實現這個志存高遠的目標,該委員會成員和教研組裡,卻沒有提到任何人工智能領域技術人員的姓名,是怕名氣太大嚇著吃瓜群眾麼?


其實也不能說他們吃相太著急,實在是家長和社會對培養出一個“AI兒童”太期待了。


製造這種AI焦慮的,正是越來越多的培訓機構、AI創業公司和教育支持公司。


他們試圖通過AI、編程這一套科幻名詞,讓父母們堅信,越早培養,自己的孩子就會越有可能成為“編程鬼才”,擁有光明的未來。


於是,編程機器人, AI學前班,課外輔導……孩子們的學習活動被AI商家安排得是明明白白。


不過,如果將目光投擲到教研國家隊和AI正規軍,顯然就審慎地多了。 正規的低齡AI教材還是以小學高年級到初中一二年級為主。 比如前面提到的“AI上未來智造者”系列叢書,就是小初高貫通式課程體系。


在這一番科普下,能夠從幼兒園就站到跑道上,顯然很能滿足家長的心理,進而輕鬆撬開他們的錢包。


但是,相比涉及面更廣、普適性更強的STEM教育,“AI教育”是一個質量尚未標準化,而且很難被把控。 家長們自己都搞不懂那些專有名詞,更何況去監督和檢查孩子的吸收情況呢? 巨大的灰色地帶自然會吸引不少投機者。


尤其是現在,在相關標準和規則、教育人員的專業素質、教育企業宣傳亂象的大背景下,粗糙的產品,只會讓家長白白承擔了“AI”的溢價,又過早消磨了孩子的 熱情。


想讓孩子接觸AI,哪些才是真實有效的……


家長們想讓孩子早點接觸AI的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但把孩子交給尚不成熟的培訓機構和AI教材,真的不是唯一的選擇。


其實,對於幼齡兒童來講,正處在認知世界、建立自我的關鍵時期,不可能也不必要去掌握一些具體的AI技術能力。


雖然擁有一個會編程、開發程序的“天才”,對家長來說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但引導孩子對AI、人機世界產生興趣,更值得驕傲。


比如選擇一些比較成熟的AI硬件,讓孩子通過人機對話來互動,培養與智能機器共處的習慣和意識;


亦或是引入一些標準化的STEM課程,開始培養孩子在空間、藝術、工程上的一些意識,幫助他們理解和認知世界的同時,也可以為AI打下邏輯和創新的思想基礎。


這些都是可以輕鬆實現的,目前也已經有很多優質經濟的商業產品可以選擇。


其實家長只需要搞清楚一個邏輯,就可以準確識別出那些想收割“AI稅”的商家。


AI未來將和智能手機、互聯網一樣,成為一種基本的生活方式。 學齡前兒童要學習的是如何與AI一起生活,而不是關注技術本身和具體功能,就像現在沒有人會去學《VB語言編程》一樣。



用AI來激活K12教育市場,前景是樂觀的,過程是痛苦的。 有太多人以AI為噱頭,燃燒無數孩子的可能性,只為了照亮自己的前路。 對於這種反常識的鼓吹,保持幾分謹慎不是壞事。


如果真的相信AI是未來,那麼為孩子交付的就不僅僅是一個編程工具書或機器人,而是無懼AI、擁抱AI、甚至改造AI的自信和趣味,這才是最美好的愛的禮物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本文由 腦極體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 轉載此文請於文首標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餘作者身份信息),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鏈接。 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74507.html

未按照規範轉載者,虎嗅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http://www.buzzfunnews.com/20181233130.html

每日頭條即時更新,請上:http://www.buzzfunnews.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