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6日 星期四

你的黑暗人格指數是多少?




利維坦按:我按照文末這個標準做了下測試,能百分百確定的只有4,而3、9屬於不太確定的選項(3的認可程度在60%-70%;9不確定「自己遭受一些痛苦也是值得的」)。而在4這一選項中,我也只認可前半句,即「我知道自己很特別」,但並不必然是因為周圍的人都這麼評價我。呃,看來我離混蛋還很遠。


文/Scott Barry Kaufman


譯/沁月


校對/藥師


原文/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beautiful-minds/the-dark-core-of-personality/



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由沁月在利維坦發布



圖源:Getty Images


100多年前,心理學家查爾斯·斯皮爾曼(Charles Spearman,1863-1945)做出了兩項與人類智力相關的重要發現。其一是發現了一般智力因素g的存在:能在某一智力水平測試上獲得高分的人在其他智力水平測試上也同樣能獲得高分。其二是他發現因素g符合 「指標無差異」原則,即,無論參加的是哪種智力水平測試,只要測試足夠複雜、測試項目足夠多,就可以對受試者的一般認知能力進行可靠而有效的測試。


直到2018年的今天,一些熱點新聞表明這一原則不僅適用於人的認知能力,也適用於人性的惡。由德國和丹麥的團隊開展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人群中還存在著人格的一般暗黑因素(D-factor),這個因素同樣符合「指標無差異」原則。這個大新聞值得讓我們一起來關注一下。


所謂的一般暗黑因素D(D-factor)



圖源:Entrepreneur


我們都知道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總會表現出受倫理、道德或社會質疑的行為。人格心理學家將亞臨床人群的這類行為特點歸為「暗黑特徵」(dark traits)。對於暗黑特徵的理解不僅在心理學領域變得越來越熱門,在犯罪學和行為經濟學中也備受關注。


儘管心理學家對多種暗黑特徵進行了研究,有一個事實變得愈發明晰:這些暗黑特徵相互關聯。這也引發了一個問題:這些不同的暗黑特徵是否有一個統一的主題?


(public.psych.iastate.edu/caa/Classes/Readings/17DarkTriadMeta.pdf)


莫滕·莫斯哈根(Morten Moshagen)及其同事將D因素定義為以犧牲他人為代價從而最大化自己效益的基本傾向,這種因素伴隨著人產生作惡行為的理由。在莫滕等人的定義中,效益指的是目標的實現。對於那些D因素分數高的人來說,儘管與他人利益背道而馳、甚至為他人帶來消極影響,也可以發現他們對自己效益實現了最大化。



在這個定義里,「效益」指的並不是對他人不產生影響就能最大化的效益,比如進行提高自身健康狀態的運動、發生自願性行為或投入娛樂活動,這些行為都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提升了自己的效益。另外值得注意的是,D因素得分高並不意味這這個人在行為上總是不配合,因為他們能夠相當策略性地選擇在恰當的時採取配合姿態。研究人員最關鍵的一個推測認為,這類人不會在自己無法獲利的情況下提高他人效益(在別人有需要時拔刀相助),同時也不會從別人的效益中為自己獲得效益(例如為他人的成功感到高興)。



《美國精神病人》(American Psycho)劇照。圖源:Giphy


研究人員發現D因素可以在眾多受到倫理、道德和社會所質疑的行為中顯現出來。但他們也提到任何單一的暗黑特點都可以歸咎於D因素的一種或幾種決定性特徵。舉個例子,在自戀特徵中得分高的人可能尤其傾向於證明自己的優越性,而在施虐特徵中得分高的人,則更強調從主動激起對他人的負面影響中獲取效益。儘管如此,研究人員認為任何單一的暗黑特點都將至少與D因素的一個(通常是幾個)決定性方面相關;也就是說,人們的暗黑特徵雖有個體差異,但是存在著本質上的共同核心。


再一次拿g因素與之對比依然十分恰當:儘管在語言智能、視覺空間智能以及感知智能之間存在不同,即人們的認知能力特點存在差異,那些在某一特定形式智能得分較高的人在其他形式的智能中也有得高分的傾向。


那麼,研究人員們究竟發現了什麼了?


實際的一般暗黑因素D



圖源:Publicity Picture


縱觀4個研究內容,研究人員發現了能夠支持D因素存在的證據。為了獲得合理的D因素,他們進行了9項不同的測試,測量了在心理學文獻中已經充分研究的某一特定暗黑特徵。以下包含了D因素的9項暗黑特徵:


1.利己主義。以犧牲集體利益為代價,過分關注自身樂趣或優勢。



2.馬基雅維利主義。操縱,冷酷的影響,以及戰略性算計的導向。


3.道德脫離。對世界的一種普遍認知導向,以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為自己不道德的行為進行推脫。


4.自戀。一種強烈消耗以加強自我鞏固的動機。


5.心理權利。一種穩定而普遍的感覺,認為自己應得更多並且有權獲得比他人更多的權利。


6.精神病態(Psychopathy)。無法產生正面影響,冷酷,自我剋制並且衝動。


7.施虐。有意造成他人生理、性或心理的痛苦,以宣示自己的權力和支配地位,或獲得快感。


8.自利。追求社會價值體系認可的利益,包括物質、社會地位、人際認可、學術或職業成就以及幸福。


9.懷恨。一種對他人造成傷害的偏好,但這種偏好同樣也會對自己帶來傷害。這種傷害可能是社會性的、財務上的、生理上的,或者是一種不便。


在此對研究人員的主要發現做一個總結:


第一,研究人員發現所有的暗黑特點在本質上都相互關聯(也就是斯皮爾曼提到的「正向複寫」),儘管有些特徵之間的相互聯繫強於和其他特徵的聯繫。最強的相互聯繫是在一下這幾種特徵之間發現的:自戀、馬基雅維利主義、道德脫離、精神病、施虐以及懷恨。



第二,與D因素聯繫最密切的項目模式和其理論相關模型息息相關:效益最大化(「為了得到我想要的我願意口不擇言」),對他人產生消極影響(「有時我願意經受一些小的痛苦以懲罰那些咎由自取的人」),以及將惡意合理化(「說實話我就是覺得自己應得的東西該比他人多」)。


第三,研究人員發現,D因素得分高的人更傾向於在有機會的時候把錢留給自己,也更傾向於表現出不道德行為(如進行欺騙來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第四,D因素和很多我們可以預見的後果相關,即包括與自我中心、支配、衝動、不敏感、追名逐利以及侵略性成正相關,與培養、道德認同內化、換位思考、真誠、公平、避免貪婪以及謙虛成負相關。


第五,研究人員發現能夠支持斯皮爾曼的指標無差異原則的證據。D因素捕獲了諸多暗黑特定的暗黑核心,並且沒有單單只依賴任何一種測量標準。實際上,研究人員發現即使隨機省略50%的測量項目,對測量過程重複1000次,得到的結果發現所有的D因素仍高度相關(相關因子 r≥0.93)。



圖源:Business Insider


你的暗黑指數是多少分?


如果你已經看到這裡了,那你可能迫切地想知道自己是否會在D因素上拿高分。以下有9項測試項目,可以充分預估你的D因素得分情況。你越贊同這9項測量標準,你在D因素上得高分的可能性就越高。如果你僅對其中一項持有強烈的贊成態度,那麼你不一定會在D因素上得高分。不過,如果你強烈地贊同其中的多項,那你的D因素得分很可能會是高分(即通過客觀鑒定,你就是個不折不扣的混蛋)


暗黑核心測量標準


1.凡事得走「捷徑」才能成功。


2.我喜歡投機取巧來得到我想得到的。



3.那些遭到虐待的人通常是做了些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事情。


4.我知道自己很特別,因為每個人都這麼說。


5.我就是覺得我應得的該比他人多。


6.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我願意口不擇言。


7.傷害他人是件很刺激的事情。


8.我一定會確保每個人都知曉我的成功。


9.有時候為了看到那些咎由自取的人遭受懲罰,自己遭受一些痛苦也是值得的。


往期文章:



「利維坦」(微信號liweitan2014),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


一家過去時的書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漲知識學院 的精彩文章:



http://www.buzzfunnews.com/20180827172.html

每日頭條即時更新,請上:http://www.buzzfunnews.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