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8日 星期四

唐突厥戰爭打了多少年 唐突厥戰爭全過程解析





  唐與突厥的戰爭(620年—657年)是7世紀中國 唐朝 建立初期同突厥兩個汗國東突厥和西突厥進行的一系列戰爭。 其中主要的戰役和事件有五隴阪之戰(624年)、涇陽之戰和渭水之盟(626年)、定襄之戰(629年)、陰山之戰(630年)、庭州之戰 (651年)、 唐滅西突厥之戰 (657年)等。 戰爭期間,唐朝由開始的安撫和防禦轉為進攻,加之突厥內部的分裂和內亂,唐朝分別於630年和657年徹底擊敗東、西突厥,俘虜東突厥 頡利可汗 和西突厥沙缽羅可汗,導致了突厥汗國的滅亡。 唐朝在原東、西突厥領地分別設立都督府和都護府。


blob.png


  背景


  突厥興起


  突厥是中國北方的游牧民族,6世紀活動於金山(今阿爾泰山)。 突厥於552年完成統一,以漠北為中心建立突厥汗國。 之後,突厥汗國逐漸發展壯大,版圖擴大東自遼海,西至里海,南自蒙古沙漠,北至貝加爾湖,東西長萬里,南北五六千里。 汗庭(首都)設在於都斤山(今鄂爾渾河上游杭愛山之北山)。


   北周 時期,突厥室點密西征,西突厥開始割據行政,突厥汗國開始實際分裂。 580年,突厥在西域設立小可汗,統管阿爾泰山以西的地區,這是突厥日後分裂的重要根源。 583年突厥內訌,分裂為東西兩個汗國,開始了長達二十多年的內戰。 突厥同當時統治中國中原地區的 隋朝 (589年建立)是鄰國,經常發生邊境衝突,重大的戰役有突厥攻隋之戰(581年),隋反擊突厥之戰(583年),隋擊突厥之戰(599年), 楊素 擊突厥之戰(602年), 李淵 擊突厥之戰和隋王仁恭擊突厥之戰(616年),突厥攻擾 晉陽之戰 (617年)等。


  東突厥沙缽略可汗打不過西突厥的達頭可汗,東邊新興的契丹民族也開始 咄咄逼人 。 沙缽略的東突厥的局勢進一步惡化了。 開皇五年(585年),沙缽略實在混不下去了,歸附於隋朝。 之後隋朝曾幾次聯合東突厥對西突厥汗國進行軍事行動。


  隋末戰亂


   隋煬帝 殘暴徵斂,民不聊生,導致百姓大規模起義。 民可汗之子始畢可汗趁中原內亂之機脫離隋朝,並於615年率10萬騎兵攻隋,圍困隋煬帝於雁門(今山西忻州代縣)一月餘,後撤圍退兵。 次年(616年)再次進犯攻馬邑(今中國山西朔州),被隋將李淵擊退。 另一方面,地方割據勢力同時藉助突厥的力量消除敵對勢力,引突厥兵入寇,如 劉武 週、梁師都引突厥攻唐等,其間突厥對中原的襲擊事件有記錄的共67起


  唐擊東突厥


blob.png


  東突厥崛起


  自隋朝開皇三年突厥汗國分裂之後,東突厥汗國就南下臣服於隋朝,並且和隋朝一起對抗在中亞地區 獨霸一方 的西突厥汗國。 隋末唐初,啟民可汗之子始畢可汗即位成為東突厥的可汗。 當時中原的隋朝大亂,內部混戰不休,因此無暇顧忌北方的突厥部落。 始畢可汗乘機脫離了隋朝,開始迅速崛起,達到“戎狄熾強,古未有也”的極盛程度。 他歷次發兵南下,掠奪邊境各州,公元615年甚至將隋煬帝圍困在代州,後來幸虧 李世民 王世充 分別率部解圍才使隋煬帝倖免於難。 北方各地的起義軍為了穩定後方,紛紛與東突厥結盟,並稱臣納貢。 東突厥也願意支持劉武周、梁師都、 竇建德 、劉黑闥、高開道、薛舉、 李軌 、郭子和、苑君璋、 徐圓朗 等割據勢力,以圖將來在中原增加影響力。


  在隋末大亂內戰分裂嚴重削弱華夏,突厥崛起極端強盛的情況下,突厥處羅可汗、頡利可汗聽從梁師都派去的陸季覽的勸說,想效法北魏道武帝佔據中原。


  李淵起兵


   唐高祖 李淵於617年在太原起兵,參與對中原的爭奪。 當時他用 空城計 嚇退過來犯的突厥軍隊。 但是李淵擔心進軍長安時突厥與劉武周等會攻打自己後方,所以結好突厥以預防。 李淵太原起兵時還是隋朝的臣,遣劉文靜至突厥,見始畢可汗,請兵,且與之約:“民眾土地入唐公,金玉繒帛歸突厥”。


  用“啟”是表示尊重,不是稱臣,例如《答司馬諫議書》:“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遊”。 用“啟”並不表示稱臣。 李淵沒有奉突厥可汗為至尊。 “引升禦坐”不是稱臣,例如,《新唐書》列傳第二十記載,李淵曾將自己的大臣竇抗“引升禦坐”,但並不稱臣於竇抗;


突厥始畢可汗死時,“上舉哀於長樂門,廢朝三日,詔百官就館吊其使者”,不是稱臣,因為唐朝曾為自己的部分大臣去世而用這樣的禮節,甚至用更 隆重的禮節,但不是稱臣於這些人。

例如,根據《 舊唐書 》記載, 房玄齡 去世,“廢朝三日……”,李勣去世,“帝為之舉哀,輟朝七日……令司平太常伯楊昉攝同文正卿監護。及葬日,帝幸未央古城,登樓臨 送,望柳車慟哭,並為設祭。皇太子亦從駕臨送,哀慟悲感左右。詔百官送至故城西北,所築墳一準衛、霍故事,象陰山、鐵山及 烏德鞬山,以旌破突厥、薛延陀之功。光宅元年,詔勣配享高宗廟庭”,尉遲敬德去世,“高宗為之舉哀,廢朝三日,令京官五品以上 及朝集使赴宅哭……”,魏徵去世,“太宗親臨慟哭,廢朝五日……太宗登苑西樓,望喪而哭,詔百官送出郊外……”,戴至德去世 ,“輟朝三日,使百官以次赴宅哭之……”;可見,唐朝對始畢可汗之死用的禮節,還不如唐朝對自己的部分臣屬之死用的禮節 。


武德八年(公元625年)之前,李淵與突厥用平等的敵國禮,不是稱臣,從武德八年(公元625年)開始,李淵開始對突厥用詔敕,以君對臣的態度對 突厥,地位高於突厥,更不是稱臣於突厥了。


歷史學家李樹桐在《唐書考辨》中綜合分析了古代史料,證明李淵、李世民、唐朝都沒有稱臣於突厥,證明了李淵稱臣於突厥的記載是許敬宗偽造的,之後又被部分書收錄了 。 李淵稱臣突厥的說法是來源於許敬宗的偽造。 歷史學家牛致功《唐高祖傳》亦認為李淵沒有稱臣於突厥。


  620年,突厥處羅可汗開始出兵與唐朝交戰,處羅可汗病死後,頡利可汗即位,屢次協同鐵勒、薛延陀等諸部南下襲擊北方邊城。 李世民於武德七年用反間計打退過突厥軍隊。 李淵和 李建成 甚至想過要遷都以避免被突厥圍殲,終遭李世民反對而作罷。


blob.png


  渭水會盟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唐軍終於平定四方,統一全國,開始商議反擊突厥的戰爭。 同年,東突厥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頃其全部人馬,入侵唐。 閏七月,唐朝有人(有說是太子李建成)提議遷都躲避突厥入侵,李世民反對,李淵決定不遷都,並於二十一日派遣李世民出豳州道抵禦突厥。 八月十二日,雙方在五隴阪(今陝西彬縣)交鋒,稱五隴阪之戰。 李世民用反間計,聯合突利可汗離間頡利可汗,使突厥退兵。 十天后,另一支突厥軍隊在杜陽谷被唐朝開國 名將 駙馬柴紹擊敗。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通過 玄武門之變 殺死其兄長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奪得唐朝的帝位。 東突厥頡利可汗趁著李世民尚未將馮立、謝叔方、薛萬徹、 羅藝 等李建成和李元吉餘部招降或剷除乾淨,命拔野古部和同羅部的騎兵圍攻烏城,牽制住程知節、徐世勣、柴紹和屈突通的唐軍主力,他自己則協同其弟突利 可汗以及鐵勒首領契苾何力率20萬大軍南下,兵鋒直指長安城,佔領了離長安不遠的武功城。 頡利可汗派遣帳下大將軍執失思力進長安城威脅唐朝君臣,並同時率大軍進逼到長安城外的渭河北岸。 李世民扣留了執失思力,然後冒險率 長孫無忌 高士廉 、房玄齡、 侯君集 段志玄 、獨孤彥云等六騎到長安城外的渭水便橋南岸,隔河責問東突厥背信棄義。 同時,唐朝大將尉遲敬德率領一支軍隊於涇陽之戰中擊敗突厥的左翼軍,突厥名將阿史那烏默啜幾乎被俘。 頡利可汗等自知理虧,又因為側翼遭襲,大將被扣押,因此與李世民在渭水便橋上斬白馬為盟,之後退兵。 突厥頡利可汗獻馬三千匹,羊萬口。 李世民也放回了執失思力。 李世民將此事視為警告,因此從他即位開始,就著手準備滅東突厥。


  時機到來


  渭水會盟後,唐太宗為徹底解除突厥威脅,採取一系列政治、經濟措施以增強國力,在軍事上積極備戰。 他一反前朝不許臣下帶武器上殿的規定,每天引數百士卒在顯德殿習武射箭,很快培養出一支能征善戰的精銳部隊。 同時,唐於貞觀元年爭取割據恆安鎮(今山西大同東北古城)的軍閥、劉武周的餘部苑君璋歸附,貞觀二年柴紹和薛萬均率軍擊滅割據朔方(治今內蒙古烏審旗南 白城子)的軍閥梁師都,佔據了便於反擊東突厥的軍事要地。 而突厥內部由於連年征戰和霜凍乾旱等天災,使得民疲畜瘦,很多羊、馬被凍死、餓死;薛延陀、回紇、拔也古、同羅諸部亦趁機群起反抗,共推薛延陀首領 夷男為真珠可汗,並接受唐王朝冊封;東突厥次汗突利可汗因長期受頡利可汗壓制排擠,也暗中與唐聯絡,表示願意歸附。 唐反擊突厥的條件已經成熟。


  突厥犯河西


  貞觀三年(629年)十一月,東突厥將軍雅爾金和阿史那杜爾率軍進擾河西。 肅州(今甘肅酒泉)守將張士貴、甘州(今甘肅張掖)守將張寶相互相統兵結成 掎角之勢 ,堅壁清野,利用城池阻擋突厥騎兵,最終使突厥人無功而返。 這為李世民反擊突厥找到了出兵的藉口。


  六路大軍


  貞觀四年,代州都督張公瑾上書唐太宗李世民,列舉了六條出兵突厥的理由。 唐太宗以突厥進攻河西為藉口,於二十三日詔命兵分六路出兵剿滅東突厥。 兵部尚書代國公 李靖 為定襄道行軍總管,鄂國公尉遲敬德、匡道府折衝都尉 蘇定方 為副將,率領中軍向雲中和馬邑挺進;并州都督英國公徐世勣(即李世績)為通漠道行軍總管(《 資治通鑑 》作通漢道,疑為“漢”和“漠”繁體字形狀相近而產生的失誤),代州都督鄒國公張公瑾、岷州都督高甑生為副將,由東路率主力直接進攻東突厥腹地;華 州刺史霍國公駙馬柴紹為金河道行軍總管,胡國公秦叔寶為副將,在西路順黃河前進,與李靖、徐世勣遙相呼應,負責掩護左翼;禮部尚書任城郡王李道宗為大同道行軍總管,甘州刺史 張寶相為副將,從靈州往西北挺進,以截斷突厥的西逃路線;檢校幽州都督衛孝節為恆安道行軍總管,盧國公程知節為副總管,率軍進駐燕雲地區防止突厥軍隊東逃 ;靈州大都督駙馬薛萬徹為暢武道行軍總管,左驍衛大將軍樊國公段志玄為副總管,借道東北出擊突厥後方,並監視和牽制突利可汗。 十餘員大將共率兵十餘萬,皆受李靖節度,分六路反擊突厥。 此外,還有舞陽縣男李大亮鎮守涼州防備西北,任國公 劉弘 基鎮守河北易州防備東北。 除陳國公侯君集任兵部尚書留守都城外,唐軍主力以及軍中的可戰之名將幾乎傾巢而出。


  突襲定襄


  四年正月,李靖率3000驍騎從馬邑(今山西朔縣)出發,進占惡陽嶺(今山西平魯西北),乘夜襲佔襄城(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土城子)。 頡利可汗未料到唐軍突至,認為李靖敢孤軍深入,定有主力隨後,慌忙將牙帳撤至磧口(今內蒙古善丁呼拉爾)。 李靖又派間諜離間其部眾,頡利的心腹大將康蘇密挾隋煬帝皇后 蕭氏 及其孫 楊政 道至定襄降唐。 頡利見康蘇密降唐,不敢停留,繼續率部向陰山撤退,在渾河邊與柴紹的金河軍交戰,之後又在白道(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北)遭到兵出雲中(今山西 北部)的徐世勣率領的通漠軍截擊,大敗。 頡利退屯鐵山(今內蒙古白雲鄂博一帶),收集餘眾數万。 頡利自覺已不是唐軍對手,即派執失思力為特使,到長安向唐太宗謝罪請降,表示願舉國內附。 實際上企圖待草青馬肥之時,再轉移到漠北,伺機 東山再起


  李靖夜襲陰山


  唐太宗派鴻臚卿唐儉、將軍安修仁等去突厥撫慰,令李靖率兵接應。 二月,李靖引兵至白道與徐世勣會合,相與定謀,認為頡利雖敗,兵力尚多,若任其逃往漠北,依附於薛延陀等部,則很難追殲;今唐儉 在突厥,頡利懈而不備,如選精騎襲之,可不戰而擒之。 偏將張公瑾怕這麼做會使唐儉等人身陷險地,李靖說只要能剿滅突厥,唐儉等人根本不用去考慮。 於是李靖令徐世勣統大軍繼後,親率精騎萬名,各備20天口糧,連夜出發,向鐵山疾馳。 李靖軍冒雪至陰山,遇突厥營帳千餘,盡俘之以隨軍。 頡利見唐使前來撫慰,以為安然無事,未加戒備。 初八,李靖派都尉蘇定方率200騎兵為前鋒,在濃霧掩護下銜枚疾進,至頡利牙帳七里才被發現。 蘇定方 長驅直入 衝進了突厥頡利可汗的牙帳,頡利及其部下不知濃霧裡有多少唐軍,陣腳大亂。 劼利可汗乘千里馬西逃。 李靖率大軍跟進,突厥軍潰散,被殲萬餘人,被俘男女10餘萬。 唐儉、安修仁趁亂脫險而歸。


  頡利被俘


  頡利可汗在陰山被擊敗後,倉皇由雲中向西逃竄,意圖投奔吐谷渾國王慕容伏允或高昌國王麴文泰。 在半路上,部將大多叛逃。 其子疊羅施也與他走散。 不久,身邊只剩下數十騎兵的頡利可汗迎頭撞上了李道宗的大同軍。 一番激戰後,唐將張寶相將頡利可汗擒獲。 李世民沒有殺死頡利可汗,而是封他為歸義王、右衛大將軍,讓他在長安度過餘生。 突利可汗隨後歸降,被封為北平郡王。 突厥的名將或首領包括執失思力、阿史那社爾、阿史那思摩以及契苾何力等悉數歸降,都受到唐朝的重用。 真珠可汗夷男也上表表示歸順。


  唐朝將東突厥領地劃入自己的版圖,在其上設置了順州、裕州、化州、長州、定襄、雲中等都督府。 唐朝的疆域由此擴大至陰山以北600裡,勢力範圍達到貝加爾湖。


  唐擊薛延陀


blob.png


  夷男叛亂


東突厥滅亡後,其殘部以及大多數鐵勒的部眾投到了薛延陀部真珠可汗夷男的帳下,夷男實力大增,在鄂爾渾河鬱督軍山附近建立了牙帳(即游牧 民族的首都)。 另一個部族回紇也在土拉河畔建立了牙帳,然而也向夷男稱臣。 為了避免其叛亂,唐太宗開始扶持回紇以抑制薛延陀,而後又封東突厥的貴族阿史那思摩為可汗,建牙帳於河套平原,以示之為東突厥正統,在南面牽制夷男 。 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前往泰山封禪,剛走到洛陽時,夷男趁機夥同回紇、同羅、靺鞨等部,從白道川出擊,襲擊了阿史那思摩,並揮師南下 逼近介休。


  諾真水之戰


接到阿史那思摩的急報,唐太宗命令營州都督皖城郡公張儉率領所部騎兵以及契丹和奚的聯軍從東邊壓制夷男,又以英國公李勣(就是徐世勣,字懋 功,被賜 姓李 ,避諱去掉世字)為朔州道行軍總管,於朔州以北將其擊敗,夷男退向諾真水。 退卻的途中,夷男又遭受到了來自云中的慶州道行軍總管右屯衛大將軍虢國公張士貴的襲擊,而後另外三路唐軍(來自靈武的靈州道行軍總管右衛大將軍李 大亮、來自西面涼州的涼州道行軍總管涼州都督李襲譽、來自長安的右屯衛將軍姜行本) 也先 後趕到,在諾真水附近對夷男發動猛烈的進攻,幾乎將夷男圍殲。 前來增援的夷男之子大度設在也長城外被阿史那思摩和薛萬徹的長槊軍團擊敗。 夷男的部將十不存一,從此退回漠北不敢南犯。


  薛延陀衰敗


  四年後,高句麗泉蓋 蘇文 反,唐太宗率領薛萬徹、程名振、 張亮 、王文度、張士貴、 薛仁貴 、牛進達等親征攻伐高句麗,期間夷男病故,唐太宗在遼東戰場為夷男舉喪。 繼位的薛延陀首領抜灼為多彌可汗。 多彌可汗奪得汗位是殺了他兄長鬼曳,因此薛延陀的內部矛盾很大。 為了緩解矛盾,抜灼率軍進攻夏州,結果被歸降唐朝的原東突厥大將執失思力用計擊敗。 回紇趁機脫離薛延陀,引兵襲擊了抜灼,將其殺死。


  貞觀二十年,薛延陀已經陷入內亂。 唐太宗決定徹底清除薛延陀這個威脅。 是年,唐太宗派江夏郡王李道宗出朔州;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營州都督張儉出營州;駙馬都尉薛萬徹、左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出勝州 ;勝州都督宋君明、左武侯將軍薛孤吳仁出靈州;駙馬執失思力率騎兵為機動部隊。 諸位將軍各帥所部突入薛延陀,很快將其擊潰。 次年執失思力和夏州都督喬師望再次合兵出擊,大敗薛延陀。 唐朝立咄摩支為新的薛延陀部首領,然而咄摩支無法服眾,疏勒等部不服。 唐太宗派英國公李勣和大將軍蕭摩珂出征塞外,在塞北荒谷擊敗疏勒等部,迎接咄摩支回長安。 唐太宗封咄摩支為右衛大將軍,在薛延陀地設置燕然都護府,至此原東突厥所有的地區皆臣服於唐朝。


  唐擊西突厥


blob.png


  西突厥分裂


  在唐同東突厥交鋒的時期,西突厥控制著西域地區,並擁有如高昌、焉耆、龜茲、於田、疏勒等附屬國。 唐消滅東突厥之後,這些西突厥的附屬國與唐西部的疆域接壤,開始受到唐朝的影響,開始跟唐進行交往。


628年,西突厥發生分裂,原來有十個主要部落(稱十姓部落)分裂為西南方的弩失畢五部(稱南庭)和東北方的咄陸五部(稱北庭),統葉 護可汗在內亂中被殺死。 之後雙方征戰不斷,削弱了西突厥的實力。 公元637年,高齡的代國公李靖率領侯君集、李道宗、李道彥、李大亮、高甑生、契苾何力、執失思力、薛萬徹、薛萬昀等大將及十萬大軍襲擊了青海北部、西 突厥南翼的鮮卑人的王國吐谷渾,其國王慕容伏允敗走後身亡,從此吐谷渾王國一蹶不振,淪為吐蕃的附庸,後為吐蕃所滅。 由此開始唐朝和西域之間沒有了緩衝國。 次年即638年,兵部尚書陳國公侯君集率領駙馬都尉執失思力和瑯琊郡公牛進達等擊敗了吐蕃,隨後唐朝將 文成公主 嫁給了吐蕃國王松贊乾布,兩國交好。 唐朝因而更加牢固地控制了河西。 640年(貞觀十四年),侯君集和牛進達率唐軍滅亡了西域最強的高昌國,國王麴文泰被唐軍嚇死,王子麴智勝投降。 至648年,唐軍又陸續攻取了焉耆、龜茲等小國,原西突厥的附屬國都脫離西突厥轉而歸附於唐。 西突厥為阻撓這一趨勢,開始對唐發動戰爭。


  北庭(咄陸部)乙毗咄陸可汗於642年發兵入侵大唐伊州(今新疆哈密),被安西都護陽翟郡公郭孝恪擊敗。 644年,繼位的乙毗射匱可汗開始與唐修好,646年其下的葉護阿史那賀魯歸附唐,被封為左衛將軍,征討其他不歸附唐朝的西突厥各部。


  649年(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逝世以後,唐瑤池都督阿史那賀魯叛變,乙毗射匱所部被賀魯併吞。 唐設安西、北庭兩都護府。


  西突厥的衰亡


  西突厥汗國由於內部分裂,不斷內訌,而逐漸走向衰亡。 西突厥末主阿史那賀魯為室點密可汗五世孫,曳步利設射匱特勤劫越之子。 起先,乙毗咄陸可汗任命他為葉護,駐紮在多邏斯川(今額爾齊斯河),統轄處密、處月、姑蘇(或作哥舒)、歌羅祿、弩 失畢等部。 當乙毗咄陸可汗逃往吐火羅(今阿富汗)後,乙毗射匱可汗派兵驅逐賀魯,其部落大多離散。


  648年(貞觀二十二年)四月,賀魯率領餘部數千帳(戶)內屬於唐。 唐太宗安排他們住在庭州(治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木薩爾北破城子)莫賀城(今吉木薩爾西北三台),授予他左驍衛將軍之職。 賀魯聽說唐軍將討伐龜茲,於是率隨從數十人至長安朝覲,要求擔任大軍的嚮導。 唐太宗任命他為昆丘道行軍總管,在嘉壽殿設宴款待,給予很多賞賜,並且將自己穿的衣服送給他。 投降唐朝的原東突厥大將阿史那社爾平龜茲以後,648年冬十二月,唐朝晉封阿史那賀魯為泥伏沙缽羅葉護,賜給他唐朝的鼓纛, 派他去招撫尚未服從的其它西突厥部落。 第二年春二月,唐朝在安西部護府下設置瑤池都督府,任命阿史那賀魯為都督。 這年夏六月 唐高宗 繼位後,賀魯又被晉升為左驍衛大將軍。


  阿史那賀魯招集離散的西突厥部落後勢力逐漸強大。 他聽說唐太宗已經逝世,即陰謀奪取西州(治所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東南高昌古城)和庭州。 唐高宗聞訊,派遣通事舍人喬寶明撫慰賀魯。 651年(永徽二年)春,擔任唐朝右驍衛中郎將的賀魯之子咥運竟勸說其父率部反唐西走,擊破乙毗射匱可汗,兼併其部眾。 賀魯設牙帳幹雙河,(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樂、溫泉縣境內)及千泉,自稱沙缽羅可汗。 咄陸五啜、弩失畢五俟斤、處月、處密及西域諸國都歸附於他。 賀魯以咥運為莫賀咄葉護。


  賀魯叛亂


  651年,阿史那賀魯擊敗乙毗射匱,招降其余西突厥部落,傭兵數十萬,自立為沙缽羅可汗。 阿史那賀魯見唐太宗逝世,覺得有機可乘,於七月脫離唐並發兵攻打唐的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 唐高宗 李治 遂派梁建方和契苾何力為弓月道行軍總管,薛孤吳仁、高德逸為副將,領軍平定西突厥叛亂,梁建方和契苾何力配合失利,沒有成功。


  652年(永徽三年)春正月,梁建方再次進攻賀魯,大破賀魯所部處月而還。 653年(永徽四年),西突厥乙毗咄陸可汗死,其子頡苾達度設稱真珠葉護。 他與賀魯發生矛盾,聯合五弩失畢,擊敗賀魯。 655年,唐高宗又派盧國公程知節(即程咬金)為蔥嶺道行軍總管,左衛將軍王文度和右屯衛將軍臨清縣公蘇定方為副總管,平定阿史那賀魯叛亂。 由於程咬金縱容王文度燒殺搶掠,唐軍失去了當地民眾的支持,這次出征無功而返。 程咬金和王文度都被革職,只有蘇定方因為能夠安撫邊民,被升任行軍大總管。 有觀點認為高宗派程知節出兵,目的就是為了對其治罪,以瓦解權勢過高的長孫無忌集團(程咬金屬於長孫無忌的集團),因此平亂失敗是必然的。


  蘇定方平西北


顯慶二年(657年)閏正月二十一日,唐高宗又發大兵,分南北兩路討伐西突厥,這次北路的主帥就是伊利道行軍總管蘇定方,任雅相、回紇人婆潤等 為副將。 南路則由右衛大將軍阿史那彌射和左屯衛大將軍阿史那步真統領,作為安撫大使詔安西突厥在南方的各部。 蘇定方在作戰的同時還招降了許多西突厥部落,使他們為唐軍作戰。 是年冬十二月,蘇定方軍抵達金山(今阿爾泰山)西,擊敗五咄陸之一處木昆部,該部俟斤歸降。 在這以前,五弩失畢部之一泥孰部不服從賀魯的統治,被賀魯攻破,其首領的家屬被俘。 這時,唐軍從賀魯的一部分敗兵中找到泥孰部首領的妻子。 右領軍郎將薛仁貴建議:應該將這些家屬歸還泥孰部,並且贈予財物加以撫慰,使他們明白“賀魯為賊而大唐為之父母”。 這樣的話,他們必將不遺餘力地反對賀魯。 唐軍按此實行。 泥孰部接到獲救的家屬後非常感激,要求跟隨唐軍一起進攻賀魯。


  蘇定方率軍至曳咥河(今喀喇額爾齊斯河)西,賀魯舉西突厥十萬騎兵來拒。 蘇定方以唐及回紇萬餘騎兵迎敵。 賀魯見唐軍少,進兵包圍,定方命步兵據守南面的高地,持長矛向外;自己領騎兵列陣於北坡。 賀魯的騎兵三次沖擊唐步兵,未能動搖唐軍陣腳。 蘇定方趁勢縱騎兵反攻,賀魯大敗。 第二天唐軍繼續追擊,五弩失畢全部投唐。 五咄陸亦奔南道歸附唐安撫大使阿史那步真。


  沙缽羅兵敗


沙缽羅以10萬突厥兵在曳咥河(今新疆額爾齊斯河)包圍了蘇定方一萬餘人的部隊,蘇定方在挫敗對方三次沖鋒之後率騎兵反擊成功,大敗突厥部隊,斬獲數 萬人。 一些突厥部落歸降,沙缽羅則向西逃走。 蘇定方部隊克服惡劣天氣,追擊200餘里,在金牙山(今中亞塔什幹)大敗沙缽羅,斬俘數万人。 之後,蘇定方恢復原西突厥領地內的生產,將缽羅擄掠的牲畜、財物歸還百姓,並命蕭嗣業率兵繼續追擊。 沙缽羅逃至石國,被石國俘虜交給唐。 自此,西突厥汗國亡,唐朝廷在當地設置了昆陵、蒙池兩個都護府,大唐行政區劃擴大至中亞。


  蘇定方安排西突厥各部落分別回到原來居住的地方,開通道路,設立驛站,掩埋死者骸骨,慰問民間疾苦,劃分牧場,恢復畜牧業生產。 並將賀魯所掠奪的人口,以及牲畜等財物發還各部。 從此,西突厥十姓部落在久經內鬨和戰亂以後,開始過上了 安居樂業 的生活。


  賀魯被擒以後對蕭嗣業說:過去太宗 皇帝 待我很好,我卻背叛了他,我願在太宗昭陵受死,以謝罪於先帝。 唐高宗聽說以後,產生了憐憫之心,特赦賀魯,免其一死。 後來賀魯病死,唐朝將他葬在頡利可汗墓旁。


blob.png


  設立行政區


  657年(唐顯慶二年)唐平賀魯以後,在五咄陸部設置昆陵都護府,以阿史那彌射為興昔亡可汗,兼驃騎大將軍,昆陵都護。 在五咄陸的處木昆部落置匐延都督府,胡祿屋闕部落置鹽泊都督府,攝舍提墩部落置雙河都督府,鼠尼施處半部落置鷹娑都督府,突 騎施索葛莫賀部落置嗢鹿州都督府,突騎施阿利施部落置潔山都督府。 658年(顯慶三年),又在葛邏祿三部置三府:謀落部落置陰山州都督府,踏實部落置玄池州都督府,熾俟部落置大漠州都督府。 後來又從大漠州中劃分出一部分另置金附州都督府。


  在五弩失畢部置濛池都護府,以阿史那步真為繼往絕可汗,兼驃騎大將軍,濛池都護。 當時濛池和昆陵兩都護府都隸屬於安西都護府。


  唐朝在西域,除北庭大都護府外,在北庭的南面還設有安西大都護府(又稱都護府)。 640年(貞觀十四年),唐朝平高昌的 漢族 麴氏政權後,置安西都護府,治所設在西州(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高昌故城)。


  658年(顯慶三年),移治龜茲(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 南至于闐(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市),都隸屬安西。


  661年(龍朔元年)西域吐火羅款塞來附。 唐朝任命王名遠為吐火羅道置州縣使,自于闐以西,波斯以東,凡十六國,以其王都為都督府,以其屬部為州縣。 凡州八十八,縣百一十,軍、府百二十六”。這十六個新設立的都督府,也隸屬安西大部護府。這些地方早先屬於西突厥的勢力範圍,此時 轉歸唐朝。同年,回紇首領婆閏去世,新繼任的比粟轉領導九個回紇和鐵勒部落叛亂。唐高宗令鄭仁泰和薛仁貴出擊征討。在天山下兩軍相對,薛仁貴在陣前連 發三箭,射殺了鐵勒的三個將領。鐵勒部隊大驚,數万人紛紛投降,被唐軍乘勢掩殺,九姓鐵勒被坑殺殆盡。這就是“將軍三箭定天山, 壯士長歌入漢關”的來歷。從此回紇鐵勒等西域各部落再不敢叛亂。


  702年(長安二年),增設北庭大都護府,統轄昆陵、濛池兩個都護府。 據《新唐書》記載,除上述昆陵都護府下屬十個都督府外,北庭大都護府還管轄輪台州等十三個都督府。 北庭大都護府的治所在庭州金滿縣,其遺址為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http://www.buzzfunnews.com/20180622691.html

每日頭條即時更新,請上:http://www.buzzfunnews.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